近年來,云南省依托其豐富的礦產與生物資源優勢,積極推動化工原料產業向高端化、綠色化轉型。在這一過程中,柔性引才戰略成為培育創新沃土、激發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。
一、柔性引才:突破地域限制的創新引擎
云南省通過靈活多樣的引才機制,如項目合作、兼職咨詢、短期聘任等方式,吸引國內外化工領域高層次人才參與本地研發與成果轉化。這種‘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’的模式,有效彌補了本地高端人才儲備不足的短板,為化工原料技術創新注入持續動力。例如,在磷化工、生物基材料等細分領域,云南企業與院士專家團隊建立聯合實驗室,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。
二、創新沃土:政策與平臺的雙重支撐
為保障柔性引才的實效性,云南構建了多層次支撐體系:一是出臺專項人才政策,提供科研經費、生活保障等配套服務;二是打造產學研協同平臺,如省級化工中試基地、產業創新聯盟,促進人才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。目前,云南已在煤基新材料、天然產物提取等方向形成技術突破,部分化工原料產品附加值顯著提升。
三、新質生產力在化工原料領域的實踐成果
通過柔性引才與本地資源結合,云南化工原料產業逐步從傳統粗加工向精細制造躍升。例如,以綠色合成技術開發的高純度電子化學品,成功切入新能源產業鏈;利用生物催化工藝生產的可降解材料,助力‘白色污染’治理。2023年,全省化工原料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%,其中新產品貢獻率超過30%。
四、未來展望:構建可持續創新生態
面對全球化工產業變革,云南需進一步深化柔性引才機制:一是拓展國際人才網絡,聚焦低碳化工、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;二是強化本地人才培養,形成‘外來專家+本土團隊’的協同創新格局。唯有持續優化創新生態,方能在化工原料賽道中構筑核心競爭力。
柔性引才不僅是云南破解人才瓶頸的智慧選擇,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、重塑化工原料產業格局的戰略路徑。這片紅土地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,讓創新種子生根發芽,綻放出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。